张雅逊
吴小莉:我们其实很好奇,因为您的行程是满档的,非洲就去了14次,怎么有时间写这个,据说是半夜,挤了自己睡眠的时间,做这个论文的? 林毅夫:我想这个,因为要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经历的实证是什么,要写出来, 当世的人可以读到,未来的人可以读到,我想这是一个学者的责任,在那种状况之下,虽然忙,但是这些观点、这些论述,把它记述下来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作为学者的本分,所以多花点时间,挤占一点睡觉的时间,这些是值得。
比如说地方政府已经被允许通过债券市场直接发行债券,这样的一种方式相比于此前的隐性负债事实上是一种明显的进步。在此之外,中国也需要采取多种举措来保证有序的去杠杆化,与之对应,货币政策的放松是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对于金融体系的改造也十分必要,中国应该允许民营资本逐步进入金融体系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但中国的可投资空间仍然很大,在房地产市场之外,中国仍然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包括高速铁路、智能电网、教育医疗、社保体系等等。当然,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在外部环境出现改善的状况下,内部政策导向、力度以及执行力仍然是关键。很多市场人士认为中国的投资增速已经过高,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存货水平已经很高,因此投资的减速将是大概率事件。从资金来源来看,中国的储蓄率仍然很高,如果这样宝贵的国内资源不被用于国内投资,将会被迫投资在收益率极低的美国国债上,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反而会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比如,中国是否面临财政悬崖的问题,其中的主要担忧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收紧,从而中国面临比较严峻的投资下滑压力。
通过降低关税、提升监管水平以及降低物流成本等手段,中国可以达到有效对接世界工厂和国内消费,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更多地转化为Made for China(为中国造)。笔者认为,中国整体政策应该保持定力,既要通过政策调整来推动传统行业的有序地去杠杆,也要通过政策引导来推动服务业和消费的增长。和欧洲、美国相比,中国的劣势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布局,优势在语言统一,有中央集权和区域协作的传统。
美国的军事开支几乎占世界总军事开支的一半,比仅次于美国的前20强国军事开支的总和还多。第一,中国人口是发达国家的两倍,人均资源不仅远少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全文完) 陈平教授小传 春秋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是曾经师从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列戈金研究经济问题的物理学家(观察者网注:普列戈金又译普列高津、普利高津),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有尖锐批评。解决电价与煤价的矛盾,可以试验煤电联营。
中国有远见的家长是投资子女教育,而非留给子女家产,惯坏子孙。区分创新性和寄生性的财产收入,分类征收累进财产税和累进遗产税,解决市场经济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
战国时代以来,中国没有什么无为而治的政府能稳定存在。第二条,由经济外交主导,调过剩产能的出路。实现马克思和毛泽东的理想社会,建设亦工亦农亦军亦学的小康社会,不是空想,只待规划。他们相信,依靠土地私有化和公共服务市场化,足以推进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使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升级到世界银行倡导的所谓高收入国家(世界银行 2013)。
相比之下,中国人口13亿,占世界人口近20%,电力消耗世界发电量的20%,大致相当,但石油仅10%。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九州出版社 (2009)。因为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创新的动力并非来自私利,而是来自兴趣和公心。第二,中国目前缺乏全球布局能力,美日为首的西方势力,完全可能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对外投资中制造种种麻烦,来增大中国的投资风险。
如果目前一带一路的外向型战略能够实现,估计中国会保持二十年制造业的繁荣,经济增长率可能维持在5-7%的水平。中国文化的整体论和现代的复杂科学相结合,可以提升中国改革发展的经验。
但在目前的军事与科技能力条件下,不能对外向经济战略的国际风险掉以轻心。在国土改造的基础上,再全面推进资本和设备的输出,就稳居世界的制高点,没有敌对势力的捣乱空间。
不如按产业集群组建大学基金会,对研发、生产、营销、兼并进行综合经营,还可减少收购海外资产时西方对国资的障碍。西方现代化经验的借鉴和中国发展历史的教训 回顾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曲折,笔者认为有两个教训应当吸取:一是一种倾向否定另一种倾向,缺乏历史和全球的视野。使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结合国内的国土改造而非出口导向为基点(陈平 2008,2012a,2012b)。陈平,中国道路的争议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迷思,《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第3卷,第2期,39-75页(2012b)。理论方案的选择不能先于现实问题的观察。以为技术加产权可以保证国际竞争的垄断地位,或本国劳工的共同富裕,是西方经济学加媒体制造的形象,不是国际竞争的残酷现实。
但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获益却掌握在少数财团手中,才有无数的战争、贫困和腐败。中国如果利用此时间迅速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和国防的独立发展,就能在21世纪确保世界的领导地位。
中国的机遇、协商、试验的创新社会,可以和西方自由、民主、法制的耗能社会竞争共存,并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不要忘记,中国人口的规模超过前面所有发达国家之和,控制的资源也少的多。
所以,中国有可能在结构转型上克服旧有利益集团的反对,优先发展绿色经济。严防利益集团固守不可持续的旧技术牟利害民。
我以为这是当前最危险的空想资本主义。在第三条道路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一带一路的第二条道路,将有助于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就是为什么我坚决反对目前国内盲目仿效西方的生活方式,因为我们正面临五百年来未有的历史变局。参考文献 陈平,单一小农经济结构是我国长期动乱贫穷、闭关自守的病根,《光明日报》1979年11月16日同时发表(1979),收入陈平论文集(2004)。
马克思认识到世界演化的规律,但是低估了中国和东亚的历史贡献。翟凤英,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变迁的追踪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沿海城市的高房价加产权永久化政策,把沿海城市老龄化的城市居民和近郊农民变成新的食利阶层不劳而获,沿海制造业可能重复美欧房地产挤出产业外移的老路,使房地产泡沫转化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最后终结中国蓬勃向上的增长趋势。并引领21世纪的世界,重建后美国时代的国际秩序。
陈平,《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提高国内消费的方法是提高最低工资,提高社会保障,放开资本管制,让人民币升值并转换为世界储备货币,放开利率管制,用土地私有化促进城市化和土地的规模经营,放任沿海城市的房地产泡沫,让低端产业出走以逼迫产业升级。
中国要用新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来填补宗教缺失的社会精神真空,改变未富先奢的社会风气,根治腐败的社会土壤。原有的工业部体制有产业政策的优势,国企划归国资委按资产管理,强调保值增值的目标,忽视的是产业升级。中国文明历来追求节约资源、吸收人力,在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可以兼顾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发展方式,从保障物质文明向发展精神文明过渡。让21世纪的历史来裁判西方模式与中国道路,谁更能与时俱进吧。
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可能实现孔子、柏拉图到马克思的社会理想。软件建设必须与硬件投资协调,建立企业、事业、军队、行政机构严格的会计和理财制度,建立有国际竞争力,又杜绝投机的金融体系,以避免西方周期性金融危机的覆辙。
和印度、巴西、俄国、印尼等发展中大国相比,中国的优势在温带气候,劣势在缺乏资源,所以必须依靠人民的竞争力和科技发展。Maddison, Angus.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Historical Statistics, OECD: Development Center Studies(2007).Morris, Ion, 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 The Patterns of History, and What They Reveal About the Future, Farrar, New York (2010). 进入 陈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调结构 。
美国大张旗鼓地宣传世界贸易失衡,却不提人口资源失衡,是因为西方不愿意放弃殖民主义建立的经济特权。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新中国发展的速度远超西方和东亚国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